为了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积极探寻跨学科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东区松苑中学于5月29日上午,由理化生科组精心组织了一场“跨学科实践作业案例分享会”。此次分享会的成功举办,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学校跨学科教学的深入发展,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梁倩雅老师详细阐述了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实践作业的实施案例。她严格遵循课程标准,以初中生物学科为核心,巧妙创设学习情境,并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跨学科实践作业。在模型制作类跨学科作业中,她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模拟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类实践作业中,她指导学生亲自参与种植和动物照料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并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食品发酵类实践作业则旨在让学生直观了解传统发酵美食的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既传承和弘扬了传统美食文化,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此外,她还设计了其他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健康,拓宽知识视野,并鼓励他们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作业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谈及作业设计的体会时,梁老师强调,作业设计应当遵循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推进,从基础到进阶,最终实现创新。她进一步指出,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当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设定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此外,梁老师还提到,作业的主题应紧密围绕生活,而作业设计的目标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实际。她表示,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特别是生物学科与化学、物理等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梁老师强调,未来应当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更好地开展跨学科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学科的柯儒杰老师明确指出,生物学与化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并强调两者可以共同开展一系列跨学科实践项目。其中,“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垃圾分类与厨余垃圾的发酵”等课题,均显著体现了生物学和化学的学科特色。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与学科合作,以推动相关实践项目的深入发展。

物理学科的陈怡老师明确指出,此次生物跨学科实践作业案例的分享,为其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与丰富的灵感,这些案例均为值得借鉴的宝贵资源。她强调,跨学科实践必须立足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既源于生活,又应回归生活,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推进物理学科的跨学科实践教学工作中,将积极深化与化学、生物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并设计富有创新性的跨学科实践作业,通过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灵活组织形式,有效补充和拓展跨学科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撰稿:华玲燕
责编:陈祺锋
初审:黄伟明
复审:李 丹
终审:周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