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中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学习教育宣传材料之三
党风问题是执政党建设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口和动员令,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纠治“四风”,推动全党全社会风气取得根本性变化。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命题
为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八项规定不仅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也是贯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过程的革命性、创造性实践,具有重要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官僚精神纯粹是一种耶稣会的精神、神学的精神”。列宁把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视为“莫大的耻辱”,主张同这些不良风气作坚决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问题是从严治吏,基础在于转变干部作风。十余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强力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带领全党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可以说,八项规定既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纲”,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起点和有效路径。通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功解决“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问题,带动全面从严治党“满盘皆活”,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取得历史性成就。
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在艰苦卓绝的实践中不断锻造。恩格斯很早就意识到工人阶级政党因其独特的先进品质而更容易受到诱惑,他在致保尔·施土姆普弗的信中提到:“由于我们的党事实上是唯一真正先进的党,而且是唯一可以取得某些成就的强大的党,因此容易受诱惑。”如果面对歪风邪气无动于衷,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乃至生命力将受到极大破坏。我们党历来重视加强作风建设、永葆党的肌体健康。从土地革命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延安时期集中整治党风、学风和文风;从党的七大提出并大力弘扬“三大作风”,到强调“两个务必”“三个务必”;从党的八大明确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再到十五届六中全会部署“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历史和实践证明,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是百年大党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出台和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勇于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才能有效构建起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动力机制,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具备强大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以优良作风护航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作风是完成执政使命的基础性力量。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金色名片”,也是我们党完成重大使命任务、深刻改变中国的推进器,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一系列攻坚战提供了作风保障,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提供有力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对各级党组织科学判断形势、系统谋划改革、广泛凝聚力量,对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作风形象、能力素质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风”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大敌,越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越需要党以强有力的作风引领、全面从严的一贯要求、刮骨疗毒的革命性锻造凝聚起14亿多人民的力量,共同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内涵和时代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突出解决群众路线如何坚守、特权思想如何破除、正确政绩如何树立、政治生态如何净化等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01
核心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政党的作风状况关系人心向背。马克思主义坚持彻底的唯物史观,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员干部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人民群众反对、痛恨什么作风,就坚决防范、纠正什么作风,既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又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共产党的党性要求。通过整饬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衙门气息浓重等问题,弘扬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我们党赢得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走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主动。
02
关键任务: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的实质是将公权力异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是腐败的催化剂也是其温床,与党的宗旨、人民期盼相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同特权现象作斗争,靶向解决权力的溢出效应和谋私行为。党的性质决定了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公仆,只有勤勤恳恳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利用职权谋私的特权。毛泽东同志指出,“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反对特权“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针对文风会风、警卫安全、交通保障等作出明确规范,体现了我们党高度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始终发扬勤俭节约传统、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同甘共苦的政治品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带头做到戒骄戒躁、真抓实干,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带进新时代,确保党永远同人民在一起。
03
政策导向:树立和践行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的贪图享受、虚报浮夸、萎靡不前等现象,本质上是权力观扭曲、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等官本位思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认真思考如何科学使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创造政绩、践履责任,确保决策与行动不偏离人民需要和发展实际。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不断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以扎实调研问计、问需于群众,坚决纠治“造景”项目、形象工程,既克服麻痹松懈、敷衍塞责,又防止急功近利、盲目决策,切实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当前,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纠治一批文山会海反弹回潮、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推动减负效能转化为促进改革的现实动力。同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持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让干部在廉洁上“管得住手脚”、在事业上“放得开手脚”,勇于啃最硬骨头、接烫手山芋,真正解民忧、纾民困、办实事。
04
落实要求: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中央八项规定从规范党内最高层的权力运行和作风进行示范引领,层层落实、一抓到底,带动党的建设全面从严,前所未有地扭转了党内和社会存在的不良风气,擦亮了党的底色。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要求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防止淡化政治、照搬照套、庸俗随意、一团和气等不良作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攫取政治权力、改变党的性质;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抵制庸俗腐朽的封建糟粕,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强化对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考察考核;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自觉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三、常态长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对一严到底纠治“四风”作出重要部署。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权宜之计,必须作为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坚持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全周期全链条施策发力,实现弊绝风清。
★
(一)坚持“党性”与“心性”有机贯通。
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是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把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作为永恒课题。首先,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党性滋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提高思想觉悟,坚定价值追求,通过深入的检视剖析涤荡思想之尘、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其次,大力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总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等价值观,正确处理公私、义利、俭奢、苦乐等关系,“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自觉清除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思想文化根源。再次,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动纪律教育融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激励保障作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
(二)坚持“治标”与“治本”有机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四风’问题,要标本兼治,既治标又治本”。标本兼治要求不仅对顶风违纪行为下狠手、出重拳,还要从思想观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着力铲除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首先,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结合“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进一步完善教育提醒、明察暗访、严查快处、督促整改的闭环机制,紧盯作风建设盲区死角,紧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挖“四风”背后“七个有之”问题,坚持问题查处情况月报制度,以有力监督执纪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其次,坚持以查促改、以改促治、以治促建,加强深层次源头性问题研究,把准“四风”问题突出表现、产生机理,深入查找各种制度漏洞、监管盲区,以健全公务接待、财务预算审计、考核问责、监督保障等制度为抓手,把案件查处更加紧密地同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再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过程中,推动形成包括组织领导、宣传教育、政策转化、纪法约束、检查督促等在内的保障机制,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
(三)坚持“少数”与“多数”有机贯通。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思想态度、行为方式影响力很强,也是歪风邪气首要黏附对象。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首先,坚持上级带下级、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带一般干部,以“关键少数”的模范行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示范效应,更好管住“绝大多数”。其次,以“两个责任”抓纲带目,将作风建设情况纳入主体责任检查,督促各级“一把手”既抓业务也抓风纪、既管发展也治腐败,切实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同向发力,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再次,优化责任落实考评机制,完善问责制度及程序,健全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问责案件提级审核、质量评查等制度,以精准问责推动各责任主体知责、担责、履责。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守正创新、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推动形成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的良好政治生态。
★
(四)坚持“正风”与“反腐”有机贯通。
腐败和不正之风同根同源、互为表里。党中央提出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体现了对管党治党规律的精准把握。一体推进正风反腐,首先,树立整体思维,把准由风及腐的利益链,构建由腐纠风的工作链,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深挖细查不正之风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加强线索管理,督促处置到位。其次,强化各部门系统联动,聚焦各类花样翻新问题,强化与审计、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综合运用税务发票信息、财政支付系统等,精准查处党员干部违规吃喝、公款旅游、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问题,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提升震慑效应。再次,强化信息化赋能,开发大数据监督平台等应用系统,集数据收集、研判、预警功能于一体,整合公权力行使部门数据资源,搭建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碰撞分析发现重点人、重点事异常情况,实现对相关风腐问题的自动预警,提高监督穿透力。
★
(五)坚持“常抓”与“抓长”有机贯通。
新时代作风建设成效显著,但“四风”问题仍然禁而未绝,各种隐形变异行为还在潜滋暗长,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抓长的耐心,坚决防止产生“疲劳综合征”。首先,善于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准确把握不正之风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实具体问题线索、具体工作环节,一个节点接着一个节点抓,与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结合融合,做到同向发力、同步深化。其次,发扬钉钉子精神,牢记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紧盯普遍发生、反复出现以及改头换面的作风顽疾,紧盯问题突出、工作薄弱的领域,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直至真正化风成俗。最后,大力弘扬新风正气,以文化深沉持久之力,推进扶正祛邪、正本清源,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制度成果转化为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大转变的治理效能,进而实现海晏河清的社会生态。

丹阳中学党委办公室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