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聚焦新教材,引领新教学
2024年东莞市义务教育艺术课程音乐学科新教材市级研训(初中)在香市中学顺利举行
为扎实推进2024年东莞市义务教育艺术课程音乐学科新教材使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师理解教材、应用教材的能力,2024年9月4日上午,东莞市义务教育艺术课程音乐学科新教材市级研训(初中)在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顺利举行。东莞市各镇街初中音乐教研员及一线教师共五百余人参与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由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音乐教研员李冠老师主持,由广州市天河区音乐教研员、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胡健进行专题培训。


此次培训主要由以下两个部分内容组成。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
关于新课标

首先,胡老师针对新课标抛出了两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大家觉得是音乐课程发生了变化,还是课程标准发生了变化?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大家认为哪个方面最为艰难?由此,激发起老师们的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而后,胡老师表示:课程本身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变化显著的是课程标准。

胡老师指出:识读乐谱和创编是初中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难中之难。由此,胡老师从唱游、编创、识读乐谱三方面展开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他指明,在唱游实践中,需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锣鼓经、基本唱名及常见的音乐记号,并需模唱简单旋律;编创的简易节奏或旋律应具备一定的结构与变化,能够传递出相应的表现意图;识读乐谱方面,在听记稍复杂的短小节奏、旋律时,记谱需要求规范,准确度需更高。

最后,胡老师通过带领教师们演唱歌曲《歌唱祖国》,让大家明白了根据乐谱准确演唱的重要性。他坚信,乐谱乃工具,应该要让学生拥有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此乃核心素养之所在。教师如果只教学生演唱歌词而不习唱乐谱,则如无本之木,不可持续。

关于新教材

胡老师别出心裁地将教材喻为做菜所需的食材,指出食材的首要要素是健康,教材同理,其内容也必须健康。他把新教材的特点分析如下:关注学科逻辑、实践逻辑和音乐要素、知识、技能等内在的逻辑关联,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大众素养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规律、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兴趣特点等进行精心设计。


关于新理念

谈及教学新理念,胡老师首先提出要“向根思考”,让教学真实且有效地发生。倘若教师仅仅教学生唱会一首歌,或听懂一首乐曲,其教学便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且不可持续。

胡老师认为音乐如同一门独特的语言,音乐的学习方式应更趋近于语文学科。语文有听、说、读、写,音乐的学习过程也应有听、唱、读、写的环节。
那如何教呢?我们应该要聚焦学科知识,围绕音高、节奏、节拍三要素展开教学;课堂呈现的方式应为识读乐谱、演唱(奏)、编创和综合表演。如此这般,课堂方能生动有趣、高效非凡。

最后,胡老师表示:音乐课堂不应教授学生已然掌握的内容,应针对学生不会的知识展开教学,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兴致盎然。为使教师们更好地理解,胡老师以蒙古族民歌《鸿雁》为例,先聆听教师们的现场演唱,再重新设计歌曲的演唱方法,通过前后演唱效果的对比,使大家深切地感受到新知识、新方法带来的新惊喜和新收获。



七年级上册新教材的分析与新课件的介绍
首先,胡老师对单元课时及单元目标进行了条分缕析。他表示新教材每个单元皆有清晰明确的目标,而教师依循教学目标完成课程的同时,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知识和技能。

新教材配套的新课件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胡老师现场为大家展示了配套课件的强大功能:具备唱谱、放大乐谱、简谱与五线谱相互转换、点名和随堂练习等诸多功能。老师们惊喜连连,掌声此起彼伏,一再欢呼叫好!此次课件系统更新幅度巨大,功能强大,无疑是东莞市初中音乐教师的一大福音。



结语


此次培训有的放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们对新教材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学习新理念,深入钻研新教材,紧随新时代的步伐,在艺术教育音乐学科的广阔道路上持续深耕细作,探索其新高度,携手共绘东莞初中艺术教育音乐学科的辉煌新篇章。


END

撰稿:左翼传
拍摄:叶楚欣
责任编辑:曾靖茹
发布校审:李爱文
监制:梁耀欣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GO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