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
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情怀,2025年3月26日上午,天津市西青道中学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及思政老师共同组织带领七年级 部分同学奔赴天津城建大学,参观校内别具特色的革命丰碑展馆,由此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研学之旅,也是我校一堂生动多彩的“行走的思政课”。


天津城建大学的革命丰碑展馆,将天津市建筑凝固的历史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呈现出来,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步入展馆,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开启了对天津红色历史的探寻之旅。在讲解老师的引领下,大家透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记忆的革命文物,聆听那些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



同时,思政老师抓住契机,以展馆内的展品为切入点,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老师结合天津的建筑特色,深入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分析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让同学们深刻理解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研学之旅接近尾声,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在展馆前合影留念。镜头定格的不仅是他们朝气蓬勃的面容,更是这次红色之旅在他们心中种下的爱党爱国的种子。此次参观天津城建大学革命丰碑展馆的研学活动,通过将天津的建筑文化与红色历史相结合,让同学们以全新视角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坚实基础。

薛舒月
今天上午,很荣幸能够参观天津城建大学,走出校门,聆听那时空长廊的回音。
我们参观了节令膳碗,敦煌画饱馆和革命丰碑天津红色旧址展览。在一件件展品前驻足观赏,我被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震撼。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天津红色旧址。
天津这座城市见证了革命的艰辛历程。觉悟社、女星社的成立预示着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斗争到底的决心。莲花峰七勇士壮烈牺牲的故事也让我深深感慨革命先辈们的不畏牺牲的胸怀,一股敬佩油然而生。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也晕染了黎明的曙光,映照着如今的山河无恙。
周恩来、邓颖超等革命志士的觉醒,带领无数中华人民在黑暗中奋起反抗着剥削与压迫。他们的精神犹如黑夜中的火把,穿越时空的隧道指引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将那片赤子之心奉献给祖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付佳鑫
今天上午,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城建大学革命丰碑红色旧址展览。我怀着崇敬之心,与同学们一道奔赴到那里。通过这次参观活动,刷新了我对革命历史的认知,令我心潮澎湃。
踏入旧址,一座座建筑模型和大型标语映入眼帘,似在向我们诉说“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馆内,泛黄的报纸、墙上的图纸,无一不在静静陈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一封封家书,满是对家人的牵挂,更有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执着;一幅幅建筑图纸,见证了先辈们的智慧和能力。
走出旧址,我的心情依旧难以平复。革命先辈们用热血与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和平与繁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以实际行动践行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
孙诗雅
怀着崇敬与期待,我踏入了天津城建大学革命丰碑天津红色旧址展览。踏入展厅,凝固的时光向我扑面而来,瞬间被带入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展览以红色旧址为主体,由中国天津市委宣传部主办。踏入展馆,首先看到的就是那屈辱历史的象征——九国租界,展馆里的那些珍贵的旧址图片与详实史料都化作了一副鲜活的动画,仿佛那段黑暗的时光就呈现在我眼前,让人愤怒不已。
那些红色遗址在我们面前不仅仅是一张张图片,更是一座座不朽的墓碑,篆刻着那段鲜活的历史,觉醒社旧址、新生社旧址、蓟州区抗战旧址等红色遗址都默默诉说着先辈们的热血与担当,我仿佛看见了先辈们待在狭窄的地下室里商讨着战事,当自己发表的文章得到众人呼吁时的兴奋,与他们和黑暗势力的辛苦斗争,吉鸿昌将军的英勇无畏、地下党员为获取城防图的惊心动魄,还有先辈们在报刊上的慷慨发言都令人振奋不已,革命烈士们为祖国前仆后继,都深深地震撼着我。我仿佛掉入了那段历史的长河,掉入了打开那段峥嵘岁月的大门。
离开展厅,墙上照映出了展览馆的全貌,百年前的青砖灰瓦似是与现代建筑的墙面所重叠,那些遗址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载体,更是历史记忆的容器,先辈们的精神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代传下去,让这精神坐标永远咬合时代的梁柱。
张愀苒
怀着崇敬与期待,我走进了天津城建大学的革命丰碑展馆,开启了一场震撼心灵的红色研学之旅。
展馆以天津市现存红色旧址为主体,通过旧址测绘展示、三维模型立体展示的方式,生动再现了红色建筑背后的革命故事 。周恩来、邓颖超、马骏等革命先烈的事迹,在展馆中被一一呈现,他们在天津这片土地上,为了救国救民,为了真理与正义,挥洒着热血与青春,让我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激情。
最令我震撼的是平津战役相关的展示。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现场的互动,我了解到城防图在战役中的关键作用,也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智慧与英勇。29小时,一座城市的解放,背后是无数人的牺牲与奉献。站在那些历史照片前,我仿佛能听到当年的枪炮声,能看到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
走出展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些红色旧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们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与信念,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奋勇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研学,是一次难忘的精神洗礼,让我对天津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刘思怡
踏入天津城建大学“革命丰碑”展馆的那一刻,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向历史深处的门。展馆内,微缩的红色建筑模型在暖黄的灯光下泛着岁月的沉静光泽,指尖轻触津浦路西沽机厂旧址的等比模型,冰冷的石膏质感下,竟能感受到一种灼热的震颤——那是属于革命年代的脉搏,在静默中跳动。
展馆的中央,一张泛黄的城防图静静陈列。讲解员讲述它背后的故事时,声音里带着敬仰的微颤:“平津战役中,天津地下党员冒死测绘的这张图纸,让解放军的炮弹精准避开民宅与学校,仅用29小时便解放了这座城。图纸上的墨迹早已褪色,但那些蜿蜒的线条却仿佛流淌着鲜血与信仰,勾勒出“人民至上”的红色基因。”不远处,南开中学旧址的复原模型旁,一群学生正轻声诵读《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铿锵的誓言与百年前觉醒者的呐喊交叠,在展厅穹顶下激荡出回响。
最令人动容的,泛黄的纸页上,蓟州山区崎岖的地形图旁,歪斜地记着“刘亚楼驻地遗址确认”的字样。2019年夏天,建筑学院师生跋涉深山,从村民口述中拼凑线索,最终让平津战役总指挥的驻地重见天日。这些年轻的身影,用测绘仪丈量历史,用模型复刻记忆,将冰冷的建筑数据化作有温度的革命叙事。
离开展馆时,一束束光正透过玻璃幕墙,为北洋大学旧址的模型镀上一层金边。那些曾庇护过革命火种的砖墙,此刻在光影中化作无数金色的裂痕,仿佛要将旧时代的黑暗彻底撕碎。当代青年与历史在此刻相遇——我们触摸的不仅是建筑的温度,更是一个民族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当红色基因以如此具象的方式融入血脉,方知“传承”二字,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脚下这片土地最深沉的呼吸。
相信此次红色研学活动,会激励同学们传承红色基因,铭记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END-
撰稿人:邢丽丽
排版编辑:高应昕
核稿人:叶玉艾
分管领导审核:潘晓晶
主要领导审核:马保军 吴靖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