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中青年教师信息技术融合水平,培育具备现代化、信息化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好省高中一级达标校迎检准备工作,2024年4月24日(星期三)下午4:30,仙游二中信息技术融合课培训在五层录播室进行。各学科教研组长、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和45周岁以下教师集体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荣幸聘请到福州格致中学原办公室和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黄小平老师为我们进行指导。对于信息技术融合课的研究和筹划,黄老师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次不顾舟车劳顿,从福州来到仙游二中给我们传经送宝,让我们受益匪浅。

会议由分管教学副校长陈玉田主持
01
三位骨干老师进行信息融合课展示
郭禹阳《金属钠的性质及制备》




黄良旭《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陈思兰《水循环》





01
找准标靶,术务精进
黄小平老师作信息技术融合课专题指导
对于三位老师的演示,黄老师做了精到点评,他首先表扬了老师们专业的学科素养和良好的教学功底,三位老师教授不同学科却都能够熟练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服务课堂活动,见微知著,说明二中的老师们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很重视,也很用心。针对说课及教学片段展示这两个特殊情境,黄老师提出了一些老师们应该注意到的细节,比如板书的处理,展示的语言艺术,信息技术的使用策略等,让在座老师们大受启发。

接下来的专题培训,黄老师从“什么是融合课”、“融合课”的特征、“融合课的备课”、“融合课的说课”、“融合课的教学”五个层面对老师们进行指导。他强调融合课的设计理念实际上是鼓励教师们利用创新性的信息技术对课程当中出现的传统技术手段难以解决的重难点即“融合点”进行对点突破,从而实现教育的内涵式升级。老师们在进行信息技术融合课的研究与实践时一定要明白,信息技术使用的最终目的依然是为了切实的提升课堂效率,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评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在信息环境大平台上达成师生之间更为密切的互动交流,而不单纯只是为了展现技术。不论在什么时候,教育的落脚点永远是学生,所有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其最终导向也都是为了实现学生学科素养能力素养的提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时老师们必须坚守的原则和底线。



在如何完成好一次信息融合课的课堂展示这个问题上,黄老师结合福州十一中进行信息融合课教研活动的案例谈了他的经验:
1、精研课标,细究教材,把握学科重难点。课标是学科的指向灯,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媒介,要上好一节信息融合课,老师对于课标的研读,教材的熟悉是一个大前提。
2、提高技术,创新方法,体现技术优越性。信息技术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其变化日新月异,老师应当要学会与时俱进,不停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尤其要关注与教育相关与本学科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融合点的选择上,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越性,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展示技术而已。
3、动员团队,精益求精,认认真真磨好课。要准备好一节信息技术融合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老师们需要群策群力,教研组和集备组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备课,共同磨课,集思广益,以期精进。
4、把握细节,主题突出,大大方方做展示。在融合课的展示环节,老师首先要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在说课与片段教学展示过程中,做到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表达流畅。信息融合能力的考察,体现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信息技术能力,更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和其教育教学内涵,态度决定一切,黄老师强调,老师们首先就要在心理上加以高度重视,只有有了高度的专注力和决心力,才能为后续的培训和提升提供足够的行动力,学校的信息技术改革才能够获得成功。



谋大略者,不溺于捷巧,为大功者,必成于精诚。学校的信息技术改革是我校申报一级达标高中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到学校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长远事业,对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不论是在信息平台的建立,还是在信息手段的提升上,我们都正不断投入,不断提升。不寻捷径,着力于细,众志成城,累土成山,一所现代化的高中不仅需要拥有现代化的设备,同时也需要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人才。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这次的培训只是我校教育现代化改革道路上的一个起点,未来,我们的现代化改革必将会走向更深行至更远。

图文:教研室 刘雅平
编辑:魏碧钦
审核:郭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