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教师平台
我校一直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成长,为深入研究我校“十四五”市级重点课题《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促进青年教师的总结与反思,我校举办了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我的思考与实践——理解教育对我教育理念的影响”为主题的论坛活动。
6月1日,天津三中青年教师论坛决赛在逸夫楼一楼录课室举行。经过初赛的遴选,我校孙若南等九位青年教师进入决赛。活动由教科室吕洁副主任主持,我校郝连婷副校长、部分中层干部、学科组长、青年教师代表参加此次活动并担任评委,我们还特别邀请到红桥区教育中心杜永刚书记、河北工业大学附属红桥中学教师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孙若南老师以初中历史“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分享了自己如何应用Ubd教学设计的原则,从学习结果开始进行逆向思考,遵循“明确预期学习目标-确定评估证据-设计教学活动”的思路,保持“目标-评价-设计”高度一致性,做“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模式,取得收获的经验。
赵洋老师分享了自己通过研修班和阅读对“理解教育”意义理解深化的过程,并介绍了自己结合新课程标准,辅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自我提炼、灵活应用的教学案例,以实现最大程度上建立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的目的。
窦圣杰老师主要分享自己对“基本问题”的认知与理解。她指出“基本问题”是要指向和突出能够反映学科的本质,指向具体知识背后的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概念或思想。课堂上,要使学生理解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能够利用这些联系去解决问题,从而通过课堂活动自主获得和应用知识内容,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王彤彤老师以外研版教材七年级上册“Module 4 Healthy Food”为例向老师们分享了她基于理解的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心得。她指出新课标中强调教师要构建由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逐渐构建起对单元主题的完整认知,让学生通过落实单元作业,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将知识有效输出,迁移创新,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王欣琳老师以“丰富多彩的正方形”这一课题为例,分享她在“理解教育”影响下设置以实际为背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实现核心素养统领并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各个方面,将其统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心得。
高瑶老师从她对理解教育六侧面的学习出发,结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框题的教学设计为例,分享了理解教育对她的教学的影响,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加强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善于用思政小课堂撬动社会大课堂,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张昱老师从自己教学中困惑的问题出发,谈到自己在对《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钻研和实践时所得到的启示。她将新课标要求下、核心素养指导下理解六个侧面在语文学科的体现,以及多元评价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设置经验进行了总结,引发了教师们更好地认识学生,改变教学观念的共鸣。
李维聪老师用初中英语的一个单元教学设计向老师们分享了“问题链引导下促进理解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发言。鉴于当前英语课堂课堂提问中的问题往往只是针对文章部分内容的信息性问题,过于局限,她尝试用问题链的形式,使学生在逐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深入文本,揣测作者意图和态度,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性阅读,发展思维深度和广度。
吉亭老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的实践探索,意识到教育真正的意义是学生可以把在书本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迁移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的过程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而引领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从而使得英语课堂的实用性和启发性都得到了提升。
红桥区教育中心杜永刚书记对本次论坛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肯定了三中青年教师队伍在教育理论、文字叙述、语言表达、事实支撑等方面都非常优秀,也肯定了三中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向和策略。他也从论坛技巧的角度给老师们非常具有启发性和操作性的提示。
副校长郝连婷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九位青年教师从不同侧面分享了自己在“理解教育”理论下的尝试与感悟,充满专业和教育的艺术。也对青年老师们提出了期待与祝福,作为教师,一定要用“爱”育“爱”,铸师魂、塑造自我、与学生共同成长互相成就;要不断努力学习,在教育、教学、技术、跨学科融合等方面努力武装提升自己;竞赛是挑战,也是历练与提升,教书不能“匠化”,但教师要有“匠心”,用精心雕琢开创教育未来。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希望广大教师恪守“创新 务实 自助 自尊”的校训精神,遵循“兢兢业业,严谨治学,崇尚质朴,品学兼重”的校风,以师生为本,勇于创新,突破自我,追求卓越,与时俱进,共同发展,为三中的明天、为红桥教育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欢迎关注
撰稿人:张静
排版制作:邢文胜
核稿人:郝连婷 吕洁
领导审核:尹淑霞 刘扬